古代大官们有两种方式可以回家养老,一种是被贬还乡,这类官员不会得到任何的赏赐,能保住性命已经是谢主隆恩啦。另外一种就是乞骨还乡,理由是身体不行,年迈体衰,对朝廷是一种负担,于是就写奏折给皇上,类似于现在的辞职信。没准皇帝一高兴还能赏点金银珠宝,这样也算是衣锦还乡吧。
可是明朝就有这么一位大臣,连续写了100多封辞职信给皇上,可是皇上一封都没有批准。这位大臣就是万历年间的榜眼李廷机老先生,李廷机是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。
李廷机小的时候,家庭非常的贫苦,连鞋子都穿不起,但是他认为这是上天在磨砺他,所以他就更加刻苦的学习。一直到万历十一年以进士第二名做了编修,之后屡次升职,官至礼部沿书兼东阁大学士,他为人以严为主。
《明史》说他“遇事有执,尤廉洁,然性刻深,亦颇偏愎,不谙大体。”意思就是说李廷机遇事有主见,尤其廉洁,然而他的性情刻薄,也颇为偏激、刚復,不懂有关大局的道理。
万历三十四年,被提拔为内阁首辅,其等级和丞相宰相一样,除了皇上,就他的权力最大。但是这时候,一方面由于被提拔遭很多官员不同意,不断的有人上疏弹劾他;另一方面就是自己此时年迈体衰,已经难担此朝廷重任了。于是他就开始向皇帝请求告老还乡,第一封奏折递上去皇上没有同意,后面的一直都没有同意。
《明史》里说“廷机求去不已,帝屡诏勉留,且遣鸿胪趣出,坚卧不起。至四十年九月,疏已百二十余上,乃陛辞出都待命。”意思就是说李廷机不断请求离职,皇帝屡萎領诏对他进行粒勘,挽留,并派遣鸿胪寺官员催促他出来任职理事,他蝥持卧床不起。到了万历四十年九月,春疏己上报了一百二十多次,于是向皇帝告辞,到都城外等待命令。
眼见着皇帝迟迟不答应自己的请辞,于是在没有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就离开了,要知道私自离开朝廷是犯罪的。皇帝知道了这件事,不但没有怪罪他,而且还派兵马一路护送。这还不算,又加封他为太子太保,给他足够的路费,暗许他告老还乡。
“不可再挽,乃加太子太保。赐道里费,乘传,以行人护归。”如此任性的大臣,历史上真是少有啊。